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1.jpg

在馬祖東莒島上的【大埔聚落】 那裡有一片完整尚未被破壞的

以大石塊蓋出閩東建築的石頭屋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4.jpg

馬祖大家都不陌生  可是大家眼中的馬祖  大部份是以交通比較便利的

南竿、北竿  做為馬祖的代名詞  事實上  還有一個海上桃花源孤立在

閩江口外  經常的被遺忘  那就是馬祖的莒光鄉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2.jpg 

馬祖莒光鄉基本上  分成東莒與西莒兩島  以鄉公所為首的行政中心

是在西莒島  但是西莒島的面積卻小於東莒島  名氣也遜於東莒島 

 因為東莒有大多前人遺留下來的古蹟  是東莒未來發展觀光最大的資源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3.jpg 

東莒島雖然不大  卻有兩個國家級古蹟  就是東莒燈塔和大埔石刻 

除了古蹟外  還有兩處昔日是個典型的閩東漁村  如今人口多已外移 

徒留荒廢的閩東傳統石屋  一個是大埔聚落  另一個是福正聚落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5.jpg 

本篇文章將先介紹大埔聚落  福正聚落將在下一篇再來做介紹 

大埔原名「大浦」 在福州語彙「浦」為小港灣之意

是東莒島上僅次於福正聚的第二大傳統漁村  澳口開口向南 

為一個天然港灣  景色相當秀麗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6.jpg 

大埔聚落南端有個峽灣岬角  聚落就這樣成梯形矗立在崖邊 

聚落下方的大埔港兩側盡是奇石岩壁  峰峰相連  是北風最佳避風港 

港口早年有開鑿成一平坦台地  適合小船泊碇  因西面有老頭山依偎

因為早年是「海商嘯聚」之地  漁商繁榮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7.jpg

昔日的大埔聚落  是一座人丁興旺的大漁村  早年有鴉片館、娼妓館、

賭館遍佈在聚落裡  民國四十年代兩岸隔離  隨著政商移至

東莒的「熾坪」後  這裡開始逐漸沒落  國民政府遷台之前 

這裡民家就有50餘戶  居民200餘人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8.jpg

大埔港外常停泊近百艘漁船  但後來由於漁業蕭條  人口外流 

村內只有一兩戶人家偶而前來居住  昔日的漁村榮景已成追憶 

在馬祖地區推動聚落保存後  大埔聚落已經列為重點的聚落保存區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09.jpg

大埔聚落目前是屬東莒的大坪村  而大坪村名源自它的轄地「大埔」、

「熾坪」兩地  各取一字「大」、「坪」立名的 

而大坪村的熾坪目前是東莒的政治、教育、商業中心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0.jpg

而熾坪街道成「日」字形  是馬祖地區難得不靠海的村落 

熾坪隴古遺址就在本村的西北方向  昔日有古道直通海岸邊 

那條古道叫做魚路古道  那天早上我是從古道去聚落  但是到了聚落後

因為相機沒電  就折返回民宿  下午才又再過去一次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1.jpg

大埔聚落內有座在馬祖到處可見的白馬尊王廟  而白馬尊王廟

有一香爐上面  鐫刻道光乙巳年(西元1845年)荔月吉日字樣 

足證道光之前這裡就已有人煙  甚至上溯至雍正、乾隆、嘉慶各朝 

就有居民往返內陸與東莒島間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2.jpg

在大埔聚落外有座涼亭  是迎風賞景的好地點  除了欣賞古厝、夕陽 

憑欄閒坐聊天  映襯著拍岸的濤聲  更顯出漁村的寧靜和時間的悠長 

那天我在那涼亭就呆了半小時  很不想走  整為何不想走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3.jpg

是因為那天我到了大埔聚落後  除了在白馬尊王廟有看到兩個人外 

就只有我一個人  我是跟我住的民宿老闆  借機車去那裡的 

整個聚落就這樣安安靜靜的  完全沒有人煙  在涼亭裡望著大海 

那種心中胸自然放開的心情  如果沒有在現場  你們是無法想像的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4.jpg

走在這人去樓空的老聚落散發迷人情調  雖然沒有像北竿的芹壁

有著傳奇的「海盜屋」或是地中海式的風情  卻像是個「隱者」般 

默默去敘述這裡的自然、人文  一切都讓人回味無窮 也因為這樣 

所以在東莒島的介紹  我才會先介紹這裡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5.jpg

之前我也介紹過東莒過  但是那是記錄去年我在那裡參加

他們古蹟節的活動  真正的東莒景點我並沒有介紹到  那天我是趁

下午參加活動的空檔跑來的 整整一個人在無人的村落裡呆了一小時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6.jpg

為了寫這篇文章  我又到我常去看馬祖歷史的部落格 

版主是對馬祖史學很有研究的賀廣義老師   在那找尋大埔聚落的過去 

在他的部落裡有我在網路上找不到的大埔聚落的沿革 

這點我覺得相關部門  應該要檢討一下  很多地方的歷史典故 

在官方的網站都找不到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7.jpg

在賀老師有關大埔聚落的文章裡有提到  在國民政府遷台之前 

聚落內民家五、六十戶  居民兩、三人百人  港灣外停泊近百艘

大大小小的船  載貨帆船「麻纜」常靠泊於此貿易

(多為早上收取漁獲後進入大陸  下午返回  也有下午收取漁獲 

隔天上午回來  而因地利之便  多與梅花島上的魚販做漁獲交易買賣)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8.jpg

大埔聚落也有二十多家店舖開設  包括酒庫、賭館、鴉片館與娼寮

(僅冬季時作艋旺季時  從福州請些煙花女子到聚落  冬季後即結束營業)

東莒熾坪的百姓必須來大埔  才能辦貨交易交換一些民生必需品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19.jpg

但因大埔多為坡地  耕作不易  蕃薯籤等須至東莒的大坪交易  各取所需 

有些民地甚至還是向大坪有錢人家租的(一塊地大約要五個現大洋)

在二十年代  大埔有些空地及大坪電影院附近田地都種滿了鴉片

(罌粟花之類)時為土匪統治時代  較不管制 

甚至有些內地人因為種鴉片而到大埔定居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0.jpg

民國六十幾年後熾坪成為島上政經中心  新式街道興建 

大埔因漁獲不足及台灣有較多收入情形下  人口嚴重外流

目前民眾遷至熾坪仍有十戶左右  實住居民只剩一家  在這我有個感觸 

是在看到台灣有較多收入情形下  人口開始外移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1.jpg

在我高中有位同學是馬祖北竿人  他高中畢業後沒有回馬祖 

定居在桃園八德開了一間雕塑工廠  當兵時接觸  更多的馬祖人後 

深深的感覺到  他們是個高度移民的族群  從當初才從內陸遷到馬祖 

隔沒兩三代  又移居到台灣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2.jpg

以我同學所住的桃園八德來說  從八德市介壽路東培電子一路往

大溪方向沿線二十個里都有在馬祖北竿的鄉親聚居

估計約有三、四千人  如果再加上南竿人  整個桃園八德市 

可以說每十人就有一人是馬祖人的特殊現象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3.jpg

而以莒光來講  莒光人則集居台北縣土城一帶  馬祖人移居台灣的熱潮 

起於五十年代末期  當初來台者  大都在基隆落腳 

或許和搭乘AP艦海上顛簸十餘小時  地利之便就近「紮營」有關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4.jpg

但因基隆為純港埠型都市  缺少工業區  加上終年綿綿細雨  氣候惱人

不適居住  於是六十年代初期遷台者  開始逐步往南移  這裡身為基隆人

的我有話要說  基隆不是不適居住  而是工作難找  從上班時間台北基隆

之間的高速公路  就可以看得出  有多少基隆人在台北工作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5.jpg

雖然在狀況在台灣本島也有  所以造成城鄉差距  南北失衡 

但是必竟都在島內  回家的路比較方便  不像馬祖人  元宵要返個家 

還要看老天眼色  這點我在這次元宵前去馬祖  已經有深刻的體會到

馬祖人回家的路  真的有點麻煩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6.jpg

大埔聚落近代以來真正有居民長期定居  是自清道光乙巳年

(西元1845年)算起應有一百五六十年左右  由於漁民往返大陸不便

又因天然港灣地利之便於是漸有聚落形成

主要由曹姓及林姓二大姓氏形成主要結構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7.jpg

曹姓:由長樂曹朱曹氏家族遷至福正、大埔一帶定居 

算是此地最大的姓氏  與南竿之牛角(復興)同為馬祖曹氏大本營之一

而在大埔多為四房、七房派下  初步調查 

其中有一部份還是從福正聚落遷往大埔聚落定居的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8.jpg

林姓:長樂金峰鎮錦鳳林姓家族移居於此  至今也有數代 

剩下在大埔還有  陳姓、王姓、朱姓、李姓、姜姓等  算是村中雜姓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29.jpg

民國二三十年代  在大埔村內有一批號稱「土匪」的組織在村子駐紮 

民國三十八年起海上反共游擊勢力  東海部隊在西莒青帆建立本部 

東莒的分布則在大坪、福正、大埔  以大坪為主要指揮所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30.jpg

在大埔有一個分隊  軍政經方面均頗為鼎盛  鼎盛時期

(民國五十年左右)約有50戶  大約有200人上下

當時並未設為一個獨立行政區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31.jpg

雖然目前大埔聚落  人去樓空  但傳統民居建築型式與聚落整體景觀

尚稱完整  配合周邊山林環境  有遺世獨立之滄桑美 

聚落內幾間建築堪稱「二落水」代表作  都具再發展之價值 

因此期許相關單位  能夠好好的讓它保存下去 

不要像台灣的老街  加入太多現代化的產物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32.jpg

 

慢活馬祖旅遊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基隆旅遊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基隆美食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祖莒光旅遊部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